English

传邮万里 国脉所系

1999-08-23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陆彩荣 周立文 我有话说

“传邮万里,国脉所系”。新中国50年的邮政发展历程,是新中国发展的形象缩影。小小邮票承载着共和国历史的脚步,记载着历史的风云;电话、电传、数据传输等电信业务诉说着共和国成长壮大的历程,演示出一篇篇新中国的辉煌乐章……

新中国成立前,中国邮政通信网点少,基础差,能力弱;业务种类单一;邮政生产设备陈旧,技术含量低,效率低下。

全国除西藏和台湾外,只有26328个邮电局所,每个邮电局所平均服务面积364.6万平方公里,平均服务人口2.1万人,业务种类仅有函件、包件、汇票等几种。年人均函件量1.1件。全年邮政业务总量1.35亿元,邮政业务收入6208.8万元。

50年后,中国邮政面貌焕然一新,网络规模、技术层次和服务水平都发生了质的飞跃,呈现出持续、快速、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。全国近48万邮政员工为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提供了良好的邮政通信服务,邮政的建设和发展初步适应了国民经济的发展,基本满足了人民生活的需要。

据统计,现在邮政局所总数比解放初期增加了3.2倍,邮政局所达到84134处,并且拥有各类邮运汽车3.3万多辆,火车邮厢593辆,轮船95艘,邮运飞机3架。全国邮路共2.3万多条。人均函件量达到6件,与1949年相比增加了4.5倍。

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邮政网络

全世界现有邮政员工600万人,邮政局所70多万个。在这个大盘子中,中国邮政占有重要的地位。据统计,目前,全国邮电职工近48万人,全国邮路总长度达285万公里,基本形成了航空、铁路、公路、水路等快速邮政运输网络。人们欣喜地看到,一个四通八达、覆盖全国、联通全球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邮政网络,已经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脚步顺利建立。

从1992年开始,中国邮政对邮政网络运行体制进行了改革,实施中心局分拣封发体制,以减少经转层次,提高邮件传递速度。到1998年底,全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城市的35个邮政枢纽已全部投入运行。邮件传递速度及邮件处理的准确率也随之提高。

伴随着干线邮运网的建设,中国邮政业务大踏步前进。在报刊发行、邮政储蓄、集邮等众多领域不断开拓。据统计,全国邮政年发行报刊210亿份,占全国报刊发行总数的60%左右;邮政储蓄业务,1998年达到3133亿元,市场占有率仅次于工、农、建、中四大银行,名列第五。汇兑业务也获得了同步增长,年兑付汇票2亿多张,还与美国、瑞士、泰国等17个国家开通了汇票互换业务。各地邮政部门还根据本地情况,竞相推出特色服务,如邮购、代收税费、礼仪电报与汇款,以及电子照片专递等业务。

我国的集邮事业健康、稳步地发展,集邮者多达数千万人,集邮业务成为中国邮政业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

中国邮政大步走向世界

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与世界邮政网的联系与合作越来越紧密,国际邮政业务逐年上升,中国邮政开始大步走向世界,目前已与1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通邮关系。

以国际航空函件为例,1983年以来,出口平均年增长7.62%,进口平均年增长12.53%。至1998年底,我国国际邮件的互换局和交换站总数达到44个,国际函件和包裹可以通达世界各个角落,与9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国际特快专递业务,国际特快专递也可以通达近200个国家和地区。

与此同时,中国邮政在其它领域也加强了与国际间的合作。先后与美国、马来西亚、法国、泰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国际邮政汇兑业务,与法国、泰国、瑞士、瑞典、新加坡、加拿大、美国等国家联合发行了13套邮票。中国邮政与国际间的双边、多边交流不断拓展,开办了世界范围内国际商业信函回函业务,还与美国开办包裹托运、全球优先函件业务,与欧洲所有国家、美国、澳大利亚开办了空运水陆路函件及包裹业务。

此外,在传统信函、包裹业务量下降的情况下,邮政部门十分注重开发信息时代的国际邮政业务。除国际特快专递业务外,还办理国际电子信函业务,国际特快送款业务,国际特快专递的收件人付费业务,以及其它超常规收寄业务等。到1998年底,全国电子化支局总数已达8000个。

塑造中国邮政新形象

服务是中国邮政的宗旨。然而,真正领悟到服务关乎中国邮政兴衰成败、与每个邮政职工休戚与共的涵义,却是在改革开放以后。

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,一直高枕无忧的中国邮政不断遇到新的冲击:电话、网络的快捷方便,使电报业务日渐萎缩;一些报刊建起投递批销自办发行,使得在邮政收入中占据相当比例的报刊发行业务量下跌;铁路、民航等加盟快递业务,直接影响了邮政包裹业务的发展……

面对挑战,中国邮政职工认识到:邮政要发展,就要走向市场,提高服务质量,提高科技水平。“树邮电形象,创优质服务”活动,使邮政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。不久前,国家邮政局向社会散发了10万份问卷,群众综合满意度达到82.16%。

国家邮政局局长刘立清说,面对未来,面对信息时代,我国邮政的出路在于改革,前途在于发展。第22届万国邮联大会是世界邮政界的盛会,它给国内同行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与交流机会,也是中国邮政深化改革、走向世界的良好契机。通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奋斗,中国邮政的前景会更加美好。

刘立清认为,当前,中国邮政面临的状况是机遇与挑战并存,困难与希望同在。一方面,行业亏损增加,去年达到142亿,而且邮电分营以后,中国邮政在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上出现短暂困难。另一方面,中国邮政的传统业务,如信函、包裹、报刊发行等,均遇到市场竞争的困难。面对内忧外困,中国邮政在管理体制上又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。

但也应该看到,中国邮政有着其他行业无可比拟的优势,如良好的信誉,覆盖全国、联通世界的网络,以及集实物运输、计算机网络和金融于一身的“三流合一”服务功能等,特别是近50万邮政职工不断进取的饱满精神状态,为中国邮政赢得下个世纪奠定了基础。中国邮政3年扭亏为盈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。

刘立清指出,邮政是一个公益性很强的行业,它要在为全社会提供最普遍服务的同时,按照商业化运作,以维护自身良性运转。因此,深化改革、提高中国邮政的现代化水平势在必行。

中国邮政的现代化之路怎么走?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。刘立清介绍说,目前中国邮政的现代化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。一是网络现代化,正在加紧进行的邮政专用计算机网建设,不仅能给邮政的传统业务提供强大支撑,还将在呼叫业务、电子商务等方面培育新的增长点。二是邮件处理手段现代化,通过对邮政机械的技术改造,增强邮件分拣、传送效率。三是管理现代化,变过去的粗放管理为科学管理,并在规章、财务、用工制度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。四是人才现代化,通过人才工程的实施,提高邮政队伍的整体素质。

刘立清说,我们必须从国情出发,抓住时机,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,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,以优质服务,发展现代化邮政,满足社会需要,树立中国邮政的新形象,确立我国邮政在世界邮政中应有的地位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